完美的计算机规划

什么是理想的大学规划

我们假设学生非常喜欢电子信息,且顺利高考报志愿选择到电子信息大类或者计算机/软件/人工智能/大数据等专业并且开始大学学习。
我们假设学生所在本科院校为强211或者中985,我们假设学生所在学校不是两电一邮是一个”综合性大学“,那么孩子该怎么通过自己努力实现逆袭呢。

首先在高考完的暑假,放松之余,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,锻炼身体,保持身体健康和充足的精力。其次,在休息之余就干两件事,第一学英语,第二学python。英语只要在高考的基础上,达到四六级能过的水平即可,真的,这对于高考英语120+的正在英语水平癫疯的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,打好英语基础,一是为了自己的编程做铺垫,二是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,这样就能在每天的积累中顺利考过四六级,考过雅思,甚至能利用上本科学院的报销机制,实现白嫖雅思。

好,接下来我们说怎么学python,其实也同样的,不需要达到特别高的水平,只需要把b站随便挑一个免费的课即可,每天学两个小时,用不了一个月,你将彻底读懂一门语言,跟着视频每一个代码都敲一遍,有一个月的时间,你将彻底掌握好一门语言的基础,接下来,当你正式进入大学开始课程学习的时候,你将特别轻松,甚至能很顺利的开始你的acm生涯,这样四年下来,你跟同学拉开的差距,可能是指数级别的。

好的,我们假设你能顺利完成刚才提到的两件事情,其实真的不难。这里其实我们还忽略了高中学信息竞赛的前提,如果高中已经有基础,你在大学将实现降维打击。就这么说,对于绝大部分按部就班或者不怎么上进的同学来说,他们毕业准备考研找工作的水平,都无法达到你高二的巅峰水平。人与人的差距,就是这么大。

好的,我们开始大一的课程,这时候你会学一些数学课,其实数学课永远都是重要的,但是把,这时候我们需要做出一些决战,就是你数学基础好不好,如果你是数学颇有天赋,对于导数颇有研究,那么高等数学对你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压力,你只需上课好好听,作业好好写,考个8090分应该问题不大。线性代数更是,只需要掌握最核心的东西,你将不会遇到太大的困难。如果,你的成绩不是很好,那么你学数学就会比较吃力了。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一件事情了,自己是不是需要保研,或者自己想不想读博,自己想不想搞科研,自己是不是想马上就业,这时候就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考虑前进的方向。

因为一般学校的数学课学分都是很高的,换句话说,如果你高数考70,你基本与保研无缘了。如果你说,我想争一下保研,那么好,你要做的事情就比较明确了,刷题,真的像高中那样学习,如果你真的怎么也很难搞懂原理,那么简单,你会做题,能考高分就可以了,多做几遍,把题目答案背下来,你早晚会明白原理的。

如果你不想争保研,想去考研或者直接就业,那么好说,做必要的作业,复习必要的内容,只要70分就足够了。

好的,大一你还会有一门c/c++,应该会讲特别基础的东西,这些对于已经会python的你,很容易融会贯通,你会很容易的做完测试,大作业,甚至会成为很多同学的大腿,吸引异性的关注等等等等。同样的,你会节省出很多时间,可以用在你不好的数学上,所以,如果你编程课很顺利,你的数学应该也不会差。

好的,大一的课应该是比较忙碌的,这时候的你们应该都比较卷成绩,这时候的大家应该也都是一张白纸,你们也没有学专业课,你们之间的差距也非常的小。这时候你该做什么了呢。好的,这时候你应该就会知道一个东西,他叫数学建模,对,已经会python的你,应该要参加这个数学建模了,一个国赛,一个美赛,你在学习数学建模的期间,又接触到了机器学习,深度学习,人工智能,你又发现了一个叫kaggo的东西,你知道了什么是服务器,你知道了你能用colab使用免费的服务器,你自学了linux,你会用LLM辅助你完成机器学习的代码,你开始在kaggo玩起来,你知道了什么叫深度学习,你发现数学建模跟dnn很多相似的地方,你对这个领域越来越感兴趣了。到了大二,你们开始学很多专业课,你知道了一个叫leetcode的东西,你听老师学长学姐说找工作要刷leetcode,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发现好难,什么都不会,这太正常了,比较你的数据结构算法课程刚刚开始,你开始学算法,你发现这东西好难,什么都不会,还容易忘,还好,你有python的基础,有了大一一年对编程的经验,你能通过自己的反复练习,逐渐掌握了很多算法,你开始手撕,你开始写leeicode,leetcoide开始成为你的日常,大二上学习,你在各种专业课之余,疯狂提升你的代码能力,你努力学计算机组成,计算机网络,离散数学等,尽管很多都是新鲜东西,你还是靠着自己的记忆力,疯狂提升自己的计算机网络知识,离散数学罗技,各种算法问题,你的能力在进一步提升着,由于你养成的良好习惯,你应对所有课程游刃有余,这时候你在想,很多同学都在疯狂参与社团活动,我要不要参与一下,于是你在大二也找了一个社团参加,环节你每天丰富的学习生活。

大二上结束了,你们完成了很多专业课的学习,你发现自己对深度学习有一定的狂热,你开始认识到,想去找老师做科研,发论文,由于你已经有了kaggo的基础,老师看到你的简历非常开心,又来了一个能带硕士发论文的本科生,你看着老师给你的课题和服务器,你有了自己的工位,有了带你的师兄,你欣喜若狂,你现在可以疯狂的压榨师兄,疯狂的提升自己。由于你的代码能力非常扎实,尽管很多深度学习的概念你还是第一次知道,虽然你还没上完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的选修课,但是凭你经常打比赛的经验,kaggo的经验,还有你一直以来的英语基础,你能不是很困难的读懂师兄给你的论文,通过几周跟师兄的讨论,你明白了自己要做的东西,师兄也很给力,因为他也想发论文。就这样,你们齐心协力下,赶上了夏天aaai的投稿,你也就这样度过完了你的大二学年。这一年,你不仅算法有了质的提升,你的课堂成绩也没落下,尽管达不到前几名,你的综合成绩还是能隐隐约约够到保研的边缘。

你上了大三,你跟师兄的文章在几次修改之后终于发表,你也有了人生中第一个ccfA,尽管不是一作,但是学生二组也给了你充足的信息,你决定继续在实验室实习,同时大三你们的课程已经不多了 ,你觉得是不是该去找个实习了,所以你接触到了java,html css,go,你接触到了很多业界在用的技术语言,你开始自己上手学习,你开始跟着github上的项目开发,大三的寒假,你找到了寒假实习,是你心仪的大厂,因为大三下已经没有什么课程了,你比较顺利的跟指导老师完成沟通,在大厂完成了两个多月的实习,在实习过程中,你有一个很好的mentor在他的指导下,你学习到了非常多东西,你也成功有了你的第一个大厂开发项目经理。同时,你的文章也开始投稿。大三下,马上你们即将面临保研,你的成绩还不错,运气好是能保研的,但是你也丝毫不慌,保不上就考研呗,跟做科研的老师说一声一定会捞自己的。大三的夏天,好消息来了,你保上了,有几个角度可以解释吧(数学建模加分了,自己新的一作论文发表了加分了,成绩本身就是够的)。(大三的暑假要不要再加一个暑期实习呢,其实都行,毕竟现在已经基本什么都有了)

好了,你大四了,你保研了,因为你有论文发表,还有大厂实习,你成功保研到一所很top的学校,跟一个很强大的老师。做了一年多的科研,你认识到了自己还是喜欢干开发。你决定不读博,好好干老师的项目,同时精进自己的技术,多找实习。研一一年,你边划水上课,边了解老师的项目,同时精进了自己的leetcode完善自己的简历,这时候,你的leetcode已经到达了1000+题目,基本已经熟练掌握各种题目,大厂笔试对你来说手拿把掐,你不仅顺利完成导师的项目,也在研一暑期研二暑期分别找到实习,这时候你已经完成了各种岗位的实习,显然,研三的秋招对你来说根本不是事。

好了,写到这感觉根本写不下去了。博主感觉这几年大学最失败的一件事情就是大一高数没学好,就是说大一参加的活动还是太多了,自己还摆烂,离谱哇,就是说高中跟社会脱节太多了,大一想把什么都找回来,还是有点难度的。

从高数74分之后基本干什么都是难于上青天,自己也不知道计算机的职业规划,就浑浑噩噩,一直被拉开着差距。

大二有一点觉醒了,但是有很多社团学生组织事情在忙,其实也是在自我学习的过程,也参加了很多竞赛,为了增强自己吧,也确实一直在进步,也谈恋爱了,这么看我的大二是真的忙啊。大三就都是专业课了,这个时候也已经知道人与人的差距了,想努力差距还是很大,但是也尽力了吧,写大作业,会各种知识,努力刷分保研。大四就是在准备考研了,知道自己保研之后就去搞科研了,有一说一大四这一年还是挺努力的,努力在搞科研,所以研一的时候觉得自己很与众不同,因为大家都在玩耍,摆烂,考研的时候我在努力。但是博一一年确实又有点难受呀,因为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和抗压中了。浪费了很多生命。博二一年基本就做了一件事,申请同时搞论文。这么看,我博一博二的时间如果分一部分到leetcode和项目,我现在应该没有这么痛苦。换句话说,如果我今年一年疯狂准备加实习,我明年的招聘应该是能轻松cover大厂的吧,这么看好像是,我做的还行啊哈哈哈哈哈哈,我好像也就是做到了普通人的极限了。毕竟我大三的时候也在努力刷题了,